学者观察:《意见》提改革新思维新举措,激发全社会活力创造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得到完善,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为应对当前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发布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下定决心解决困扰中国经济的长期性体制问题,为消除人们对于中国改革方向的疑虑和困惑、稳定内外部信心,传递出制度改革决心。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活力
长期以来,商品市场化和要素半市场化的结构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性一环。这一次的改革意见涉及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数据多个生产要素,涉及面之广、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针对各因素,《意见》均提出明确改革方向。如,关于劳动力和土地要素,《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等,两者结合无疑有助于扭转长期以来农村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被动局面,推动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资本市场具有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带动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功能。《意见》提出“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不仅在传统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取得突破,而且强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完善确权、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这将为中国迎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更快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出台的《意见》体现了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对外进一步开放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原则。总之,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联动改革有助于形成强大合力,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明晰政府作用定位理念,规范政府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政府功能定位直接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效果。此次《意见》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做出明确界定,并期望通过体制改革实现“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机结合。如,《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如,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
重塑市场微观主体,改革国企管理方式,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国民经济的基石。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意见》提出“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的改革思路,并对不同类型改革和发展提出改革方向。如,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并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