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制时空 电脑端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来不断走深走实—— 实现人生出彩 书写时代荣光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一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拉开大幕。

5年间,从“试点探索”到“区域展开”,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到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正阔步走在新征程上。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作为一项系统改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需要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

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近百个,各省(区、市)均已成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各地方制定产改专项规划或纳入地方整体规划,把产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或督查范围,压紧压实责任,创新改革举措,狠抓任务落实。

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完成对工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工会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等内容。“产业工人是改革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只有坚持改革为了产业工人、依靠产业工人、造福产业工人,始终围绕产业工人特点和需求来谋划和推进改革,才能激发起广大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马璐说。

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改革的初衷之一。全总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超500万职工参加“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超800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聆听了身边榜样的奋斗故事。

“1995年12月,组织批准了我的入党申请。我就想当一名好电工,给乡亲们送去光明,让大伙过上好日子,如果遇上急难险重任务,我也会第一时间冲上去。”谈到入党初心,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员许启金这样回忆。许启金用行动坚守初心,用实干担当使命,累计高质量完成1200多项高压带电作业任务,消除3500多处输电线路隐患,完成创新项目100多个。

像许启金一样优秀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还有很多。5年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

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立业之本。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的“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要求,一项项举措陆续推出,改变也悄然而至。

——劳动和技能竞赛提档升级,工匠人才破土冒尖。

胡兴盛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八三厂的一名数控维修工,工作之余,胡兴盛喜欢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赛场上,与优秀的‘技能大咖’同台竞技,既能开阔视野,也能激励我苦练技术,精益求精。”胡兴盛说。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胡兴盛获得了2021年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工”冠军。

以比促学、以赛促练,各行业各地方将技能大赛融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在全国总工会的推动下,技能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转向“智力型”“效益型”,广大职工踊跃参与,一批具有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的技术人才破土冒尖、脱颖而出,展示出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有1.14亿人次职工参加各级工会开展的技能比赛活动,有405.6万人次职工通过技能比赛晋升技术等级。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助力产业工人建功立业。

“这是我参加地铁建设评估会的体会,供大家学习参考。”忙完手头的工作,全国劳模、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张海波打开手机,点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张海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微信群,分享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作为全国劳模,我要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助力青年人增长本领,带领他们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突破。”张海波说。成立7年来,张海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劳模工匠、技能大师、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创新人才充分交流、智慧众筹、成果共享的新空间、新平台。

成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用人单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2万家,激励了更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按照《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达到500家左右,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15万家。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教育部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汇聚实训、案例、精品课程等资源4000余条;工信部推出“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累计上线六大类476门课程8968个视频,浏览量超2000万人次,为550万人次提供技术技能学习服务;全国总工会建成“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累计培训职工超1.5亿人次。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有技能、有发展、有地位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班”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的首选。与普通专业班级相比,“订单班”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校企优势互补和产教深度融合,实行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快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放眼全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学院还有很多,他们紧扣国家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各类实训基地,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打造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既要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又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鼓励广大青年选择职业教育、练就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晓峰说。

激励保障  全面发展

解决好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激发产业工人队伍的内生动力,激励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变化真的很大,过去工资收入由岗位薪酬和绩效薪酬组成,现在新增加了一项能力薪酬,技能等级越高,这项收入就越多。”谈到技能人才的待遇问题,在一线干了26年的张恒珍感受颇深。2019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评上了高级技师,两年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很快,张恒珍就晋升为特级技师,按规定将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待遇。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年来,感受到变化的远不止张恒珍一个人。中国华能集团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快车道”,打通行政岗位职务序列和专业技术技能职务的横向转换通道,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技能贡献;中国中车集团探索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短期激励与长效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努力实现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建立技能提升与薪酬水平相匹配的联动机制,优化技能等级评价标准和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时代赋予产业工人以重任,也将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除了待遇提升,近年来,致敬劳动者的表彰也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在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有373名产业工人,占比40.1%,全国总工会还单列35个奖章、3个先锋号名额,用于表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胜者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与此同时,各级工会实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截至2021年9月,全国31个省级地方工会配备挂职兼职副主席132名,其中劳模和一线职工兼职副主席62名。

随着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总积极推动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建会和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精准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推动解决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时代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铸就新的历史伟业的新征程上实现价值、展现风采。

Copyright © 1999-2020 http://www.gmfzs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