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制时空 电脑端

《水浒传》被举报,文艺作品常下架?中国文化舆论也该“管管”了

最近,中国四大名著的《水浒传》出事了,有网民在某政府网站留言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给的理由原句有“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
图片
然后对方就骂作者毁灭人类三观的程度刷新了人类下限等,心理极其阴暗变态,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给予无限同情,是我见过的最毒小说等等。这个教育厅教研室对此进的回复很好这里就不提了。
图片
近年来,我相信大家时不时就看到有人举报什么文艺作品三观不正,教坏孩子什么的。这个“三观不正”和“影响孩子”在当前国内社会打击的不仅是《四大名著》,什么动漫、游戏、影视作品动不动都会毁了他家的孩子,就会教坏他们的三观。
我个人是感觉现在对于文艺作品,甚至社会舆论这样发展下去。隐隐已经有种私下的放开的,已经玩到和欧美一样自由泛滥的程度。但公共领域的文艺作品对的“价值观”的要求,某些层面已经比古人还不如的程度。
图片
这问题不单单是《四大名著》出现,近几年文艺作品也有这种趋势。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现代人在某些方面的接受度,甚至开始不如受封建礼教荼毒的古人开放了,这样下去真的不大好。
《水浒传》是部毒小说?它到底“毒”在哪里?
图片
我一直认为评价文艺作品,特别是历史上的文艺作品跟评价历史人物一样,是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水浒传》从明初流传700年到今天,它除了巨大的中国古典文学价值,其实和唐诗宋词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反映当时古人的社会生活。
这个反映有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正面的,也有蝇营狗苟历史变迁黑暗的。
 
今人看古典文艺作品可以继承历史文化精神,民族文化传承。自然也可以从文艺作品里了解古代社会,汲取教训和经验。同样是中国历史那句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从文学价值上来看,水浒入选四大确实无可争议的。
 
《水浒传》就是中国较早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重情节和人物塑造而不是宏观叙事,我最喜欢水浒中描写人物、场景、打斗和章节开头结尾的评诗,言简意赅描写精确朗朗上口,是这些诗让我明白古人对于诗词是如何应用的。
这部小说的夸张与想象的描写对于青少年写作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现在孩子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对于作文的想象与灵感无从发掘。再者《水浒》中有“侠”有“义”,在当代大众作品中除去金庸古龙很少还能找到“侠义”类作品,若不学《水浒》会影响青少年认知。
 
如果把《水浒》都下架移除了了,恐怕这批孩子长大写不出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了,这会严重影响以后的文娱作品质量(现在已经堪忧)。当然,中国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
我不建议太小的孩子读古代名著,第一是打击了多数人的阅读兴趣,能坚持读完的恐怕很难再有勇气去读一次,名著没有几次的深入读也是湖光掠影而已,还不如看看历史纪录片,轻松且了解的知识更准确。
 
第二是传统文化基础不够,读古代名著很难体会到名著之好之美。
第三,生活历练不够也是读四大名著的一个障碍。
这个跟风读名著说什么影响三观和教坏人都过于高看,或者低看孩子的认知。这种观点和许多人贩卖焦虑一样,读了不一定就优秀或被影响了。因为读名著还是有一个过程,先让他结合中国历史,领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学意义,然后才是所谓历史意义东西去引导,最后才是历史啊,阶级啊,政治啊等深层次的东西。
 
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名著,未来会不会走到第二步都难说。因为他们到初中有中考,高中三年学业繁忙有高考,有兴趣的自然去了解,没有兴趣的也不会去了解,而高中的孩子基本快成年了。
这个时候压垮他们的三观的东西,从来都不会是什么文艺作品。
《水浒》太毒了该禁?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不该禁的
 
2、《水浒传》深刻反映了中国明朝历史社会,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人文精神是个很好的认知。
四大名著我都是看过的(还有一套完整版放在那里),平心而论《红楼》我没看完因为不太感兴趣,畅意人生的感觉只产生于《水浒》《三国》次之。看名著,要用心去感受里面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境界。
 
《水浒》能从明清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著,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文笔有力、刻画生动,也不单单是因为它们以一部书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性,而是其中蕴含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国》是以宏大著称,是描写一个时代的变迁,如同史诗般波澜壮阔,而其中却又镶嵌着点点明珠,孔明、关羽、张飞、赵云。在篇章中不乏个人英雄主义的描写,酣畅淋漓,如饮美酒。这是大中藏小的手法。
 
《水浒》的整体大局架构写的比较少,是通过对每个主要人物的个人描写整合拼凑起一个整体。里面的个人英雄主义描写极多,精彩桥段也基本集中在这些个人英雄主义的情节上,而相对的如败童贯、擒高俅、南征北战反而并不如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力拔垂杨柳、入云龙斗法高廉这种令人印象深刻。
 
《水浒》是典型的以小见大手法,水浒包括三国的个人英雄主义都是中国式个人英雄主义,和国外的是不同的。美国的超级英雄可以逆天改命,中国的文化决定了个人英雄主义不是正途。
人不能胜天,因循天道轮回,方成大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带着这种认识再去看名著,你会有新的收获。从小说中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心理。你从其它的视角去阅读也可以有收获。
 
比如教员从历史的角度研读《红楼》,说不读红楼就不懂中国封建社会。他评价《水浒》是从阶级矛盾的角度,教员那么渊博都能读出收获,为什么有些人只读出“毒小说”呢?
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四大名著没问题,文艺作品也没问题
 
一部《水浒》那么多人读,有些人看到打打杀杀不喜欢,有些人看到英雄豪杰想模仿,有些人可能真的想上梁山——但再不喜欢水浒的人也知道三拳打死镇关西、倒拔杨柳树、三碗不过岗、武松打虎、潘金莲与西门庆、逼上梁山、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等。
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即使是民间也广为流传。能产生如此之多脍炙人口桥段的还有什么作品?三大名著也不少,《金瓶梅》仿水浒而入世俗生活,《红楼梦》仿《金瓶梅》而入世道兴衰。
 
这个文学史传承线要搞清楚,连语言风格、内在逻辑都有线索可循。可以说,水浒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并列五大才子书,绝非浪得虚名。
把《水浒》看成是一部打打杀杀的爽文,以为写的都是英雄好汉那是小学生的读后感。把《水浒》从一百零八魔星下凡写到各有所终的文化部分,内核讲到因果轮回等,这已经是属于青少年有点深入的思考。
 
如果具体《水浒》讲的是如何斗争的故事,从一个小破山寨做大做强然后如何倾覆。里面的政治斗争也很隐蔽和智巧,好汉们并不是聚义了就团结一心其乐融融,从排位看出宋江一派和晁盖一派交错平衡,这就已经更深入了。
教员说《水浒》好就好在投降,这话不能仅仅从表面去理解革命不彻底,更说出了历史、思想、理论的局限性。也证明《水浒》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之高,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首屈一指的。
 
世界名著就在于写一个人就写得让你刻骨铭心,不会跟其他人混淆。鲁迅先生功力深,写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等一个是一个,可惜没有长篇小说。多少小说写过打斗场面,你有哪一场还记得清楚?
《水浒》有太多太多需要后人去学习领会的,金庸、三毛等现代作家把水浒读了又读甚至上千遍,别以为他们是闲得没事干。浙江教育厅回复说的草蛇灰线法还只是一种写法,里面暗藏的精妙写法多得很。
 
推荐看看金圣叹评本,你绝对会读到一部不一样的水浒。
实际上,古今中外很多名著最简单一点就是。如果它们各方面没有超越时代,又怎么可能流传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到今天。这个时代经常有被粉丝吹上天的作品,但超过10年都费劲,连金庸武侠小说50年就有些疲乏了。
《水浒传》被举报,文艺作品动不动下架?中国流行文化来到新时代
图片
我一直认为“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道德观念逐渐变化导致书中旧时代的观念在遭受新时代新观念的拷打。但社会的变化属实太大了,什么又是“反暴力”又是“反三观”,我看起来很正常的事在别人眼中是不正常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件现象没有,现在网上抨击别人常见的就是“学历低”“读书少”,然后就建议多看书多读书,这个时候联系文艺作品的争议是不是挺有意思,结果这也三观不正那也教坏孩子。
图片
事实上呢?我看那么多外国名著能看到外国人的想法,看古代的书感受到古人的想法,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思想观念都是不一样的。后来发现原来是经历太少,不能够结合切身实际独立思考,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图片
最后回到一开始的那个观点,我认为现在信息太方便和社会舆论,已经导致现在不少观众在某些方面的观念,是真的比古人还要那啥了。再联想到很多动画,游戏,影视作品动不动删减,下架。
我觉得中国流行文化的管理,还有大众在认知上面,我认为也该制定一个更进步的标准了。
Copyright © 1999-2020 http://www.gmfzs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