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调解做到百姓身边——浙江台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见闻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础上,浙江省台州市各区县因地制宜,着力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简称“矛调中心”),让老百姓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我建议你们通过调解解决问题,把省下来的诉讼费用算进赔偿里,这样双方都能省下一笔钱。”在台州市三门县矛调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三门县人民法院法官叶维景正在对一起借用车辆造成车辆损伤的案件展开调解。
与普通纠纷调解不同,此次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不在矛调中心现场,而是在50公里外的浦坝港人民法庭“六和调解室”里,通过一块大屏幕与法官对话。
浦坝港镇在三门县的一个半岛上,老百姓进城办事费时费力。“我们将调解室开到线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调解服务和法律咨询,既方便了民众,也提高了效率。”三门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杨晓宁介绍。
经过叶维景一下午的调解,矛盾双方最终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看到屏幕里的当事人的“扑克脸”逐渐舒展,叶维景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这是叶维景的日常,也是“六和调解室”的日常。在“六和调解室”里,除常驻法官、专业调解员外,还有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轮岗坐班,到庭开展调解工作。借助代表委员群众联系多、群众基础牢、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三门县简单民商事案件的诉前化解率显著提升。
在台州市黄岩区,提起徐守魁的名字,很多老乡都会伸出大拇指。从2010年首次帮助两名老乡顺利结清工资返乡结婚开始,徐守魁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有10年。如今,徐守魁成了黄岩区矛调中心的“金牌调解员”,他的“徐守魁调解工作室”也被打造成黄岩区县域治理的特色品牌。
台州市多如牛毛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吸纳了不少外来人员。据了解,仅黄岩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就有23万余人,涉外来人员的纠纷时常发生。
借助乡情纽带,来黄岩务工人员的身份成为徐守魁开展工作的一大优势,再加上热心肠和出众的调解能力,他成为众多老乡遇到纠纷时第一个想到的求助对象。
“来这儿18年,我已经成为一名‘新黄岩人’,我想为同我一样来黄岩务工的兄弟姐妹们排忧解难。”徐守魁说。
台州市路桥区面积不大,但金融纠纷不少。近5年来,路桥区金融纠纷案件超1.4万件,在民商事收案总数中占比高达27%。
路桥区矛调中心“对症下药”,成立了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政法委、法院、司法局、金融工作中心四部门,组建专业调解员队伍,并以司法确认强化调解结果的法律约束,降低基层金融风险。
路桥区一位从事服装生意的个体户李某,于2019年向泰隆银行台州分行贷款10万元,原定2020年2月28日到期,但由于资金回笼不顺,加之疫情影响,无法履约按时还款,截至7月1日,违约利息27000余元,被银行提交至路桥区金调委要求调解。
“充分考虑到借款人的经济情况后,我们居中调解,最终银行同意给李某一个月的还款宽限期,并减免了一大部分利息。”路桥区金调委调解员丁素金介绍说。
“我们帮矛盾双方省下了精力,节约了时间。司法确认则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也保障了双方的权益,这凸显了金调委的协调与服务功能。”路桥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鸣说。
栽下平安树,结出平安果,矛调中心成为矛盾调解起点的同时,也成了大部分矛盾纠纷的终点。据了解,2020年上半年台州市各县级中心受理矛盾纠纷163052件,化解155642件,化解率达95%以上。
“三门县在今年4月获得了浙江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这个‘金鼎’,就是对我们矛调工作最好的肯定。”杨晓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