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外来物种非法入侵——
织牢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网(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海关动植物检疫工作是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和屏障。2020年,全国海关从来自102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境植物产品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共6.95万次。今年前两个月,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72种、7942次,截获次数同比增长40.41%。国家生物安全的防护网越织越牢。
精准布控、多重监测,构建立体防控网络
2021年新年刚过,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在进境邮包查验时,发现了大量的郁金香种球。郁金香花色美观,可直接通过鳞球茎种球繁殖,气温高于5摄氏度就可生长,因此每年立春前后,都会有消费者从国外购买郁金香种球。
然而,作为繁殖材料的郁金香种球可能携带大量的有害生物。鳞球茎茎线虫、穿刺根腐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这些对普通人来说很陌生的名字,都是海关从进口郁金香种球中检疫出的高风险有害生物。比如南芥菜花叶病毒,极易传播蔓延,一旦传入,将危害多种经济作物,给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每年负责检疫的国际邮包近百万件。办事处查验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关已经构建起精准布控、智能查缉、多重监测的立体式防控网络,严防各类外来物种非法入侵。”
这些年,随着海淘、全球物流的快速发展,一些外来物种搭乘跨境电商、海外直邮等新产业“便车”伺机而入。
清早,邮车缓缓驶入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海关监管场地,从世界各地邮寄来的包裹汇集于此。卸货、开箱、消毒、分类、查验,合肥海关所属庐州海关关员张承志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通过X光机图像和开箱查验,张承志发现几只远洋而来的活体昆虫藏在几个小玻璃瓶中。
“近年来,通过邮寄方式非法进境活体动物宠物的现象越来越多。”张承志说,“经此途径进境的活体昆虫,没有办理任何检疫审批手续,可能携带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寄生虫、病毒和细菌;其本身还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提升动植物检疫能力、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监测、加强智慧动植物检疫监管、完善全球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口岸监测与预警体系……2020年,全国海关累计从进境旅客携带物、邮包中截获各类外来物种共1258种、4270批,为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做出了贡献。
借力“高精尖”,查验手段不断丰富
有效防止生物入侵,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入侵生物是什么。入侵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既有肉眼可见的大型甲虫、杂草,也有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病毒、细菌。如何解决微小生物的鉴定问题?各地海关不断探索攻关。
“对于大部分入侵物种,国内没有现成的鉴定方法和资料,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文献;同时我们配备了大量的高精尖设备,可有效提高物种鉴定的速度和准确度。”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陈云芳博士说,“各种显微镜就是我们的‘武器’,像扫描电镜,可以将1毫米大小的线虫的唇区放大30000倍,能清晰地看到线虫的头部鉴定特征。”
为尽可能扩大海关实验室的鉴定范围,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构建了上百种外来有害生物的条形码鉴定系统。较之传统方法,条形码方法大大扩展了鉴定范围,为口岸入侵物种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宁波海关技术中心,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鉴定是顾建锋团队专注20多年的研究内容。现在,顾建锋团队建立了智能识别系统,让线虫鉴定识别智能化、便捷化。“未来,线虫检疫鉴定将从现在的两三天缩短至几分钟,提升口岸效率,让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和生态安全更有保障。”顾建锋说。
深圳海关所属深圳邮局海关快邮件监管六科的蔡璇和她的同事们,借助现代化智能审图设备实现快速锁定、精准查缉,2020年共截获外来物种105批次,涵盖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三大类,有效阻断了外来物种非法入境通道。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阻断非贸易渠道生物入侵途径
“我知道哪些是外来入侵生物!”“我知道从国外回来不能携带水果!”这是苏州海关举办“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活动时孩子们踊跃发言的场景……
近年来,全国海关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契机,开展了系列特色科普宣传活动,并在互联网、出入境口岸投放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系列公益宣传片,引导全社会增强国家生物安全意识。
专家表示,很多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都是由于公众对生物安全知识的匮乏造成的。近年来,随着国家生物安全知识科普常态化,公众保护国门生物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旅客携带等非贸易渠道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径。”重庆海关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孙涛说,“我们成立了重庆市科普基地和海关总署科普基地,宣传普及动植物检疫及生物安全知识,希望公众进一步理解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2021年4月15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赋予海关新的职责与使命,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监管,严格检疫,坚决阻击外来物种入侵,构筑好国家生物安全之门。”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杜海涛 刘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