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统筹养老资源,解决结构性供需矛盾;运用智能设备,实时辅助老年人生活;引导专业机构,提供高品质康养服务……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智慧养老平台和技术的运用、专业服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让养老服务真正做到高效配置、触手可及。
天气炎热,家住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文雅社区的独居老人黄新民,在养老服务通APP上指尖轻点,下单了到家助浴服务。收到信息的金水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自动匹配,发现由于下单老人众多,只有距离较远的丰庆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还有富余人力。
随即,平台下达指令。当天下午,在老人预约的时间,丰庆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人员跨越大半个金水区,上门为老人服务。
“在金水区,养老服务真正做到了高效配置。”郑州市委常委、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说,金水借助智慧养老平台和技术,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和线上线下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对全区的养老资源统一整合、调配,同时向居家养老延伸,大大提高了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省坚持问题导向,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郑州市金水区针对群众期盼的办好“家门口”和“家里边”养老问题的迫切需求,上下协调联动、健全服务设施、完善工作机制,辖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
三级服务体系
高效整合资源
“这样跨社区,甚至是跨街道调配养老服务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做。”金水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负责人蒋菁菁说,金水区建立了包含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内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三级联动,实现了对全区养老资源的高效整合。
金水区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口多,但由于居民区和各个功能区相对分离,老年人分布不均匀,导致养老服务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有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供不应求,有的地方又面临闲置。我们意识到,必须在全区范围统筹养老资源。”张红伟说,“近几年,我们把建设高质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在全省率先成立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全区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
走进位于红旗路的金水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巨大的智能显示屏上,全区老人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养老设施和人员的数量、分布情况一目了然。全区老年人下单的需求,都及时汇集到这里,再由智慧平台根据订单内容、距离远近、服务能力等指标,派单给全区各处养老机构完成。
“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是‘司令部’,统一对全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和公共资源进行整合、调配、衔接。”蒋菁菁说,全区养老服务打破了街道、社区界限,解决了结构性供需矛盾,实现了质量、价格的全区统一。
“对于突然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人工呼吸应该与心脏复苏同时进行。在肩膀下用一只手把患者的颈部托直……”在位于杲村滨河家园的丰庆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二层的培训课堂里,负责人周亚峰正给街道辖区内新招聘的3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讲解基本的老年人急救知识。
金水区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建设集托养服务、制餐配餐、居家护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以及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和文化娱乐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委托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统一管理,市场化、微利运营。
“目前,我们全区共有12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全区1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17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张红伟说,通过三级联动、高效整合,金水区的养老服务既供给充足,又配置有效。
智慧养老平台
服务延伸覆盖
老人在卧室里午休时,一翻身跌落地板。客厅看电视的家人却没听到声响。老人发不出声音,危急时分,他拉响了床头柜上“紧急求助”装置的拉绳,报警信息随即传到了金水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多亏服务平台打来电话,我们才发现父亲出了状况。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及时赶来,紧急施救,幸好没耽误黄金抢救时间。”老人的儿子、家住金水区花园路街道省银行社区的李先生说。
“居家养老,目前还是主流的养老方式。如何将优质的养老服务向居家老人延伸?我们找到了科技赋能的办法。”金水区民政局副局长范雷说。
走进位于北林路街道的智慧健康养老体验厅,方便老人遇到意外报警的拉绳式“紧急求助”装置,能感应到老人尿床的智能床垫,能检测老人心跳、血压的智能手环等,逐一陈列,100多种产品涵盖了老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这些设备投用后,既可以辅助老人生活,又可以监控老人身体状况,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报警,我们就能及时派人处理。”体验厅负责人介绍。
范雷说,上门做饭、到家助浴、入户清洁,老人可“一键点单”;身体不舒服,家有紧急事,智能设备自动报警,街道随时有人响应,“这些设备,全部接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渠道预约、智能化调度和全过程监管,等于给每个老人都安装了随身的电子保姆。”
去年以来,金水区累计投入660万元,为区内老人配备智能养老设备2220台套;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累计接受老人线上下单2万余次,线下完成服务2万余次。
“血压还是有点高,以后还得清淡饮食,没事多去走走路!”给81岁的宋春贤老人测完血压,丰庆路街道四月天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小会,就完成了一天探访3名75岁以上老人的上门巡视关爱任务。老人热情地留她吃了晚饭。
“除了通过智慧化养老设备覆盖全区老人外,我们针对失能、高龄、特困等特定群体老人,还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机构服务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5项专项服务和上门巡视关爱服务。”张红伟说,金水区还为普通社区老人提供文体娱乐、健康管理等7项普惠服务,“由此,我们实现了养老服务向居家老人的延伸覆盖。”
盘活闲置资源
发力人才培养
主干道花园路上车水马龙,车右拐,进一小路,再行数百米,来到一处僻静小院。首慈乐康养护院就位于这里。
900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宽敞明亮,助老、适老设施随处可见,走进老人房间,适合老年人躺卧的大床和独立卫生间干净整洁,配套的娱乐室、学习室、会客室一应俱全……
“这里是企业自己投资打造的,除承担街道中心基本职能外,还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康养服务。”负责人李艳杰告诉记者,“要感谢区政府,帮我们在城市核心区找到了可供使用的大院子和楼房。”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的养老服务品质,金水区积极落实“公建民营”的养老设施运营模式,落实省市各项补贴,大力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
张红伟介绍,金水区落实新建小区100%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小区配建一批养老设施,同时,盘活空置的公租房、非商业区公有房等国有资源,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我们这里原来是闲置的国有宾馆,区政府引导我们对其装修改造盘活,还给予每张养老床位6000元的补贴。”李艳杰说,充裕的办公场地给了企业发展信心和空间,企业累计投资3000万元,建成床位294张,入住率达60%以上;还建成了具有一级资质的康复中心,拥有医护人员11人;建成可以同时为60人配餐的餐厅。
养老服务行业要想发展好,人才是关键。
金水区将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纳入区级“十四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列入财政预算,依托政府购买服务持续提升机构管理能力、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对中高级养老人才出台补贴标准,形成养老人才“育、用、留、管”紧密衔接、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金水区目前有养老机构近20家,管理人才近百人,照护、社工、公共营养师等服务人才500多人,基本满足了全区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